SSD 固態硬碟早在幾年前剛推出時,那價位真的嚇人的貴,64G SSD 動輒就要好幾張小朋友,隨著 SSD 越來越普及後 120G 兩張小朋友有找!這是艾倫第一顆 SSD 固態硬碟,這次會更換 SSD 硬碟是因為艾倫的桌機已經使用 3年的時間,當初 Windows 10 免費升級時也有升級,但最近很怪電腦越跑越慢,各種優化電腦的方式也使用了沒什麼效果,最後艾倫決定重新安裝作業系統,既然都要重新安裝作業系統那乾脆連硬碟也一起升級囉!
挑選 SSD 固態硬碟的過程中艾倫看了蠻多的資料,也問了一些已經升級 SSD 的朋友們,這篇艾倫除了開箱 Toshiba Q300 固態硬碟以外,也來和大家分享挑選 SSD 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的電腦有需要換成 SSD 固態硬碟 嗎?
說真的,電腦對於大家而言就是工具,這工具方便我們製作文件、修圖、上網查資料…功能,加快我們吸收資訊的工具,所以有沒有必要特地升級電腦硬體的配件艾倫覺得端看個人,平常使用的好好的就繼續使用,當開始有小毛病出現時再來思考有哪些硬體乾脆一起升級,這是艾倫對於自己電腦升級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大多的電腦都是使用 HDD 傳統硬碟,不用懷疑,一般桌機、筆電除非購買時有特別選購 SSD 硬碟,不然都是配置 HDD 硬碟唷!艾倫就來和大家說說 HDD、SSD 這兩款硬碟的優缺點。
HDD 傳統硬碟:容量大(目前已推出 3TB、4TB 的大容量)、價格便宜比起 SSD 非常親民,還沒有 SSD 固態硬碟時,當時 HDD 硬碟有5400轉、7200轉,這轉速越快代表了資料傳輸的速度越快,電腦使用的一段時間若硬碟故障時,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硬碟壞軌,這時透過資料救援還是可以把存在硬碟裡的資料救出來。
SSD 固態硬碟:容量雖然越做越大,但大容量的 SSD 價格依然還是很驚人,SSD 速度快、安靜,透過晶片控制少了像 HDD 旋轉碟片構造,抗震性也變好了,但有個重點艾倫一定要提醒大家「依現在的技術來說,SSD 硬碟若是數據有損壞時是沒辦法救回資料的,平時一定要定時備份以防萬一。」換上 SSD 硬碟開機速度變快,讀取資料速度也會變快,幾乎99%使用過 SSD 硬碟的朋友都說回不去了。
|
SLC、MLC、TLC 這又是什麼呢?
網路一搜尋 SSD 固態硬碟時,網頁裡充滿各家廠商推出的 SSD,廠牌不一樣、硬碟容量相同,但價格確有明顯的落差,一開始艾倫還摸不著頭緒,細看 SSD 規格時快閃記憶體確有不同的顯示 SLC、MLC、TLC 這三種儲存分類,價格上 SLC 較貴、MLC 中等、TLC 較便宜,從價格上看來應該買 TLC 的就可以,但 SLC 貴也有它的道理,艾倫用一個簡單的表格來幫大家搞清楚 SLC 單層式儲存、MLC 兩層式儲存、TLC 三層式儲存的差別。
因為 SLC 太貴,目前搜尋賣場時大多都是 MLC、TLC 較多,有些網友說 MLC、TCL 其實使用起來的差異不大,也有網友說 TLC 的壽命短約 2~3年的時間 SSD 的效能就會降低,但不管怎麼樣艾倫買 3C 產品時秉持一個想法「一分錢一分貨」,我們雖然不需要買規格最頂的產品,但不要為了買便宜而忘記了產品品質這件事。
SSD 容量如何挑選?
SSD 現在推出的容量有 120G、240G、256GB、500GB、960GB、2050GB…,相信之後推出的容量一定會越做越大,但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艾倫用自己的例子和大家分享,很多朋友看到艾倫選擇 Toshiba Q300 120G SSD 時,幾乎所有的朋友都說艾倫容量買太小了,但艾倫會選擇 120G 是有原因,因為本來電腦裡的 HDD 傳統硬碟檢測後還很健康,艾倫只打算將主系統安裝在 SSD 裡,而其他電腦裡的檔案、照片…等資料全部放在 HDD 傳統硬碟裡面,並非將全部的資料放在 SSD 裡,才會選擇 120G SSD 固態硬碟,若你打算將主系統和資料放在 SSD 裡那就要挑選容量大一點了。
除了 SSD+HDD 兩顆硬碟的組合使用外,像是 SEAGATE 有推出一款 SSHD 同一顆硬碟裡同時置入 SSD 和 HDD 兩種硬碟,SSD 是快取功能,資料則是儲存在 HDD裡,有興趣了解 SEAGATE SSHD 硬碟的朋友也可以參考這一篇:
SEAGATE二吋半 SSHD硬碟ST1000LX001、ST1000LM014、ST750LX003、ST95005620AS測試!
Toshiba Q300 固態硬碟 開箱
艾倫是在 PChome 24小時下單的,很迅速的就收到了,打開包裝時看到 TOSHIBA 120G SSD 和 墊片。
購買的過程艾倫被墊片搞混了(滿腦子充滿..為什麼要墊片??),以前買 HDD 傳統硬碟時就是一顆硬碟,只要注意容量就好,HDD 用在筆電和桌機的硬碟是不一樣的,但 SSD 硬碟是2.5吋硬碟,是筆電和桌機共用,這墊片是 SSD 裝在筆電時怕空間太大加厚用的,以免 SSD 在筆電裡晃動,若是桌機使用的話可以加購 2.5"轉3.5"支架,這部份和大家特地分享,第一次購買 SSD 時不要搞混了。
Apacer 2.5"轉3.5"支架 是購買 Toshiba Q300 120G 時直接 99元加購的,內附4顆螺絲,只要將 SSD 固定在支架上就可以放入桌機使用了。放入桌機時一樣裝上一條 SATA線 和 電源 就可以。
SSD 硬碟與主機板連接後,就可以開始安裝主系統了,和艾倫一樣有 HDD 硬碟的朋友安裝時記得先把 HDD 拔除,以免安裝主系統時不斷的偵測到 HDD 傳統硬碟。
看完 Toshiba Q300 固態硬碟外觀後,艾倫想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市面上這麼多品牌 (Sandisk、Kingston、創見、Intel、WD、Apacer、Toshiba、PLEXTOR、威剛、廣穎) 都有做 SSD,但最後艾倫則是選擇了 Toshiba Q300 呢?
SSD 固態硬碟的 晶片組與顆粒都會影響速度,Toshiba 本身就是晶片的製造廠,在2013年時收購了美國 OCZ控制器大廠,TOSHIBA 當時就已經是市場上NAND FALSH 三大製造商之一,Q300 採用自家的晶片組(Toshiba Toggle TLC A19nm) 和 控制器(Toshiba TC358790), 雖然是TLC晶片但也具備 SLC 寫入快取功能。
賣場裡的各大廠牌晶片組和控制器多半都不是該家廠商生產的,唯有 Toshiba 是自家生產的,這是艾倫最後選擇 Toshiba Q300 最關鍵的原因之一。